首頁  >  文化歷史  >  史說軼聞
古代的火折子為何像打火機一樣一按就著火

2020-02-29 來源:漫談南明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也是越來越便利,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上,火成為了重要的元素,在各個領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關于人們用火的記載,最早可見于5千年到6千年,燧人氏的首領從鳥啄燧木出現(xiàn)火花而受到啟示,。因此將燧木取了下來鉆木取火,從此人們學會用工具取火,并且用它來烤食物,照明、取暖以及冶煉,人的生活從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而到了3000多年前,周朝的人們已經(jīng)能夠利用太陽能取火了,考古學家曾經(jīng)發(fā)掘出了一個銅錫合金的凹面反射鏡,這又被稱之為陽燧,只要將易燃物放在凹面的反射焦點,幾秒至十多秒就能被點燃。正如同《淮南子》所記載“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 

  春秋時期我國發(fā)明冶鐵術之后,人們逐漸步入了鐵器時代,大伙驚訝地發(fā)現(xiàn),石頭和鐵器的農(nóng)具在發(fā)生激烈碰撞的時候,竟然更加容易產(chǎn)生火星,因此大伙又發(fā)明了火鐮取火的方法,最初的火鐮就是一塊普普通通的鐵板,用石頭相擊冒出火星點燃易燃物便可取火。

 

  后來又為了方便擊打,隨即將鐵板做成了彎彎的鐮刀形狀,因此得名“火鐮”。接下來我們既要說說古代的神器:火折子了,如果大家喜歡看盜墓小說以及其他電視劇,火折子可以說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少人拿著一根木棍一樣的家伙,像打火機一樣一按,頂部就冒出熊熊的火焰,這究竟是是什么原理呢?

 

  火折子的組成一般用土制的紙張卷成緊密的紙卷,用火點燃再把它吹滅,這個時候雖然沒有火苗,實際上里面依然有紅色的亮點在燃燒,就如同余火一樣,需要點火的時候,就用嘴使勁一吹,或者是快速按動甩動,火折子里面包裹著磷還有其他的易燃物質(zhì),很快就會因為和氧氣的充分接觸而發(fā)生燃燒。 

  至于高等的火折子,其核心組成部分則是用白薯或者紅薯的藤蔓在油中浸泡,取出捶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捶,曬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腦等易燃物質(zhì)和多種香料而制成的。,最后將其折成一個長長扁扁的模樣,晚間點燃放在竹筒里面,只會有一點點火光,不過用的時候取出來一晃即燃,這種火折子通常用于行軍或者是宮廷當中,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因此火折子雖然用起來方便,在技術上并沒有革新,真正具有現(xiàn)代意義取火方式的,是火柴的出現(xiàn),在1826年,英國的藥劑師約翰將氯酸鉀和三硫化銻用樹膠黏在了一個小木棍上面,然后用砂紙劃擦,既能夠發(fā)出火焰,這也就是歷史上最早的火柴。

  火柴歷史的轉(zhuǎn)變中,始終困擾人們的難題并非如何更容易點燃它,而是如何防止它著火,歷史上因為火柴著火甚至是爆炸的事情并不罕見。 

  一直到1855年,瑞典人將氯酸鉀和硫磺等混合物粘在木棒表面,而是將赤磷涂在火柴盒側(cè)面,這才極大的提升了安全系數(shù),而我國在1840年的道光年間,火柴才正式傳入民間,當時國人稱之為“自來火”或者是“洋火”。

  截止到如今,火如同一把雙刃劍,在造成巨大災難的同時,也給予了人們龐大的生產(chǎn)力,相信在未來,人們的用火方式會變得更加的安全可靠。

分享到:
責任編輯:朝艷